即目的网络解释是:即目(李商隐诗作)李商隐(约812年或813年—约858年),汉族,字义山,号玉豀生、樊南生,晚唐著名诗人。
他祖籍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市),生于河南荥阳(今郑州荥阳)。
诗作文学价值很高,他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,故并称为三十六体。
即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,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: 一、引证解释????【点此查看即目详细内容】 ⒈眼前所见。
引南朝梁锺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‘思君如流水’,既是即目;‘高臺多悲风’,亦惟所见。
”隋江总《入摄山栖霞寺》诗序:“率製此篇,以记即目,俾后来赏者,知余山志。
”⒉目前;现在。
引宋苏轼《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》之一:“虽据即目边防事势,三五年间,必无警急,然思安虑危,有国之常备,事不素讲,难以应猝。
”《刘知远诸宫调·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》:“今有九州安抚,即目招军。
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即目盗贼猖狂,国家用人之际。
” 二、释义 1、眼前所见。
2、目前;现在。
三、汉语大词典 (1).眼前所见。
南朝梁钟嵘《诗品》卷中:“‘思君如流水’,既是即目;‘高台多悲风’,亦惟所见。
”隋江总《入摄山栖霞寺》诗序:“率制此篇,以记即目,俾后来赏者,知余山志。
”(2).目前;现在。
宋苏轼《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》之一:“虽据即目边防事势,三五年间,必无警急,然思安虑危,有国之常备,事不素讲,难以应猝。
”《刘知远诸宫调·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》:“今有九州安抚,即目招军。
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即目盗贼猖狂,国家用人之际。
” 四、辞典修订版 目前、现在。
《董西厢.卷一》:「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,即目仍存旧寺宇。
」《刘知远诸宫调.第二》:「今有九州安抚,即目招军。
」 五、关于即目的成语 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??麾之即去??少纵即逝??若离若即??稍纵即逝??摇笔即来 六、关于即目的词语 麾之即去??即景生情??少纵即逝??弃同即异??转眼即逝??即事穷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即目的详细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