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一般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;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适合。温度以20~25℃生长最旺,海拔自数十米至2000米,表土深,土质疏松,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质黏土为佳。
气候条件
茶树的分布,主要受雨量、温度、海拔、风力与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支配,自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之间,均可栽培。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:雨量、温度、海拔、风与日光
(1)雨量:茶树性喜潮湿,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,湿度太低,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,都不适合茶树生长。依测验分析,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,倘若年降水量超过3000毫米,而蒸发量不及1/2~1/3,即湿度太大时,茶易发生霉病、茶饼病等病症。换言之,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。世界著名茶区,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~3000毫米;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,四季都不太明显;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的影响,雨量高大6000毫米。
在秦岭以南的茶区受季风影响,都无特别干燥期,雨量在1500~3000毫米,如祁门茶区雨量在1700~1900毫米,相对湿度70%~90%,武夷茶区1900毫米、湿度80%,分布极为均匀。
全年雨量分配均匀无名显旱季,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在主要生长的春夏季,并且年均气温在16~20℃的地区均适合栽培茶树。不仅有利于茶树生长,且品质也佳。一般而言,台湾北部,因受东北季风影响,冬季有雨,年降雨量分布较均匀,中部及东部山区夏季有午后阵雨,足以弥补夏季所却。雨量蒸发量与湿度的关系应为雨量减蒸发量等于湿度。蒸发量大,必须雨量多,才能供应茶树生长需求。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吉,年降雨量高大12000毫米,因蒸发量大,并不妨碍茶树生长。
凡空气中湿度较大的山地区域,多适茶树生长,著名茶区多沿江河而上,如杭州的西湖、武夷九曲、台湾文山的淡水河、新竹东头前溪等,都位于山川秀丽之地区。
茶叶种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、茶树生长对气温和热量的基本要求
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,对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要求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,茶树才能生长良好。气温在10-35度之间时,茶树通常能正常生长,在20-25度时生长最快,气温超过35度时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。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稳定在8-14度时,茶树的越冬芽开始萌发。气温降到15度左右时,新梢就停止生长,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于8度时才停止活动。
因此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茶树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长,处于休眠期,在某些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过低还会造成冻害。除了对温度要求外,茶树对积温也有一定要求。一般情况下,一年之中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越多,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。茶树每萌发一轮所需的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为760-1060度。
2. 茶树生长对水分条件的基本要求
水分是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,雨量不足,空气湿度太低,对茶树生长不利。降水是茶园水分最主要来源,保证茶树能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。在茶树生长期间,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00毫米。当月降水量少于50毫米时,茶树缺水。空气相对湿度对茶树生长也会产生影响,一般认为,在茶树生长期比较适合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%-90%,低于50%对茶树生长发育不利,而且使茶叶质地粗硬,品质降低。3. 茶树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
茶树对土壤条件有一定要求,一般要求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,特别要求土壤呈酸性,PH值在4.5-5.5最为适宜,PH值高于6.5的土壤不能种植茶树。我国适合种茶的土壤主要有砖红壤、赤红壤、红壤、黄壤、黄棕壤、棕壤、褐土和紫色土等。
气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
常听说茶有春茶、夏茶、秋茶,还有冬茶,对同一种茶来说,它们的香气口感都有不同。茶树在生长过程中确实会受到气温、雨量、日照等季节气候影响,加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,使得各季节采制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。
春季:春季气温由寒冷逐渐升至20多摄氏度,茶芽也在此季节逐渐萌发,生长速度缓慢,积累了一整个冬天的养分开始转化。这使春茶的叶片比较细嫩厚实,香气饱满且持久,滋味浓郁而苦涩度较低,是大部分茶叶全年品质最高的时候。此外,因初春的气温还不高,茶树的病虫害也很少,天然降低了环境对品质的影响。
夏季:夏季气温高,光照强,茶叶的生长速度较快,养分消耗也大,因此叶片相对粗大松散,梗比较长,鲜甜物质含量比较低,香气也远不如春茶饱满。苦涩味的物质、体现茶汤浓厚度的茶多酚等含量上升,让滋味浓郁且苦涩,不够爽口,夏茶通常是茶叶全年品质最低的时候。不过也有例外,红茶的制作就要求茶多酚要高,才能发酵出红汤红叶的品质,很多产区在初夏制作红茶,甜香和浓厚度都很好。还有台湾的东方美人茶,属于乌龙茶,它要求茶叶被一种叫小绿叶蝉的昆虫吸食到一定程度,才有特殊的蜜香,而炎热的夏季这种昆虫才较多,所以对于东方美人茶,反倒是夏季才出好茶。
秋季:秋季气温转凉,茶的苦涩味逐渐回落,香气转好。但经过了春夏两个季节的采摘,茶树的代谢和营养积累能力也有所下降,叶片也会瘦小一些。茶汤浓度一般,滋味相对平和,没有春茶那么甜,也没有夏茶那么浓的涩感。有一个词叫做“春水秋香”,意思就是春茶喝它的丰富滋味,秋茶滋味淡可是香气优雅。
冬季:冬季气温寒冷,茶树已经基本要进入休眠状态。在福建、广东等南方的乌龙茶产区有的会在立冬前后采一些,叫“雪片”或者“冬片”。这时的茶滋味就更加清淡了,但香气是最大的优势,较低的温度让茶叶有比较浓郁而且柔顺的香,滋味上苦涩度低反衬出淡淡的甜味。不过大部分产区不采冬茶,采摘了一年,让茶树好好修养一个冬天,有利于来年春茶的品质。
总体来说,春茶是全年品质最好的,秋冬茶以香气见长,各有特点,夏茶则品质最差。
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,一斤茶叶能喝多长时间,需要看每个人的喝茶频率、冲泡的浓度等因素。每个人的喝茶方式都存在着差异,有的人能在一个月内喝完一斤茶叶,有的人需要2~3个月才能喝完一斤茶叶。一般来说,在每天都喝的情况下,一斤茶叶可以供一个人连续喝1~3个月,具体时间取决于你每次喝茶的投茶量。在绿茶、红茶等六大茶类中,投茶量会有所不同。
1、一斤绿茶或黄茶
常饮绿茶的人一般口味比较淡,因此喝的时间长。用玻璃杯泡可投茶3~4克,一斤也就是500克,所以可以泡125~166杯左右。按照一天喝两三杯(10g)来算,一斤绿茶足够喝将近两个月。同样地,黄茶属于轻发酵茶,投茶量和绿茶差不多,一斤黄茶也能喝两个月左右。
2、一斤白茶
白茶通常用盖碗来冲泡,正常投茶量为5克,多了会苦涩,一斤白茶可以冲泡100次左右。一天泡2~3次,也能喝差不多三个月。如果你用玻璃杯冲泡,每次放3克即可,这样差不多能泡200杯左右,可以喝的时间就更长了。
3、一斤青茶
青茶也就是乌龙茶,主要品种有铁观音。拿铁观音来说,一斤散装的铁观音一般能冲泡64次左右,投茶量大概7克。如果每天泡一杯,一斤可以喝两个来月。如果喝上瘾了,一天喝三泡,也能喝将近一个月。偶尔泡的话,喝半年也是绰绰有余的。
4、一斤黑茶
黑茶茶叶通常比较粗老,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需要有较大的投茶量,一般在8克左右。一斤500g可以冲泡60次左右,每天泡上一杯,可以喝两个月的时间,与铁观音差不多。
5、一斤红茶或花茶
红茶和花茶也可以按绿茶的泡法来,一般投茶量为5克/次,一斤茶叶可以泡100杯,喝2~3个月足矣。不过,有些花茶如绣球比较重,体积上面看起来不是太多,如果是口味较轻的人,投茶量较小,也能喝3个月以上。
需要注意的是,除了黑茶没有保质期,其它茶叶的保质期一般在1~3年,其中密封包装的茶较长,散装的茶较短。对于有保质期的茶叶,不管是一斤还是几斤,在期内尽快饮完是最好的。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、湿度、光线和异味,平时没喝完的茶叶在存放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避光、防潮、密封和防串味。
气温低对茶叶的影响茶叶在温度为30℃的环境下容易变质,绿茶、黄茶的贮存温度宜控制在10℃以下,红茶、乌龙茶、白茶、花茶、黑茶的贮存温度宜控制在25℃以下,而达到30℃或者高于此温度,茶叶内部物质更容易分解变质。茶叶存储不但要防湿气,也要防高温,高温会破坏茶叶的结构,加速绿茶中的叶绿素降解,茶多酚等物质在高温下也会加剧发生氧化反应,从而容易导致茶叶变质。
茶叶对环境的要求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,夏秋雨多雾大(云南茶区),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,利于夏秋茶的品质。砖红壤、砖红壤性红壤、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、棕色森林土,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,结构良好,适合茶树生长。茶叶的保存技巧:
1、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,再焊好封口,如此可贮藏茶叶二三年,如条件不够,可用热水瓶胆贮藏,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,茶叶装入胆内,加塞盖严后,以白蜡封口,外包胶布,简单易行,易于家庭保管。
2、普通的瓶、罐等保管茶叶,用设有内外双层盖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为好,可以减少容器内的空气接触,容器盖要与容器身结合严密,以防止湿气进入。
3、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,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,有良好的防潮性能,减少与空气接触,要求存放在干燥、清洁、无异味的地方。
4、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,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。
5、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,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,保藏效果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