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热点推荐:
 首页 > 经验 / 正文
茶叶五大因子评审方法 同为低山茶之间

Time:2024年09月01日 09时24分03秒 Read:68 作者:admin

茶叶审评的五大因子EFU,特指茶叶的鲜爽因子,是根据GB/T23766-2009中名优绿茶品质因子评价审评得分,综合茶叶理化检测各成分指标含量,对不同等级茶叶标记,由EFU0….20以示茶叶好坏,让消费者更直观的理解茶叶,只需知道数字即可了解茶叶品质。

最高等级的EFU15-20,对应国标精品级;EFU10-14,对应国标特级;EFU6-9,对应国标一级;EFU5,对应国标二级;EFU3-4,对应国标三级;EFU0-2,对应国标四级。

茶叶审评的八大因子简单来说八窨更好

不过,商家如今过分强调“窨数”,其实只是一种噱头。因为这里面,没有考虑“下花量”的因素。所谓“下花量”,就是茶与花的比例。我们来算一道数学题,大家就都明白了。100斤茶坯,配合40斤茉莉鲜花。以此比例,窨制9次。100斤茶坯,配合80斤茉莉鲜花。以此比例,窨制6次。窨制9次,看似费工,可其实用花360斤。窨制6次,看似省工,可其实用花480斤。因此,这款六窨花茶,香气滋味一定还是会优于那款九窨花茶了。

红茶评审的五大因子茶叶没采之前都是绿色的,所以茶叶颜色深浅并不能作为评价好坏的标准,就像有的人爱喝红茶,有的人爱喝绿茶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。

事实上,茶树上没有采下的茶叶,全是绿色的。即使严格来讲,也只不过有淡绿、黄绿、深绿、灰绿之别。茶叶之所以品种繁多,其实是由于产地气候条件、采摘方法和加工技术的不同等等因素造成的。红茶与绿茶一样,都是用绿色的鲜茶做成的,只不过加工的方法不同罢了。

茶叶干评四项因子茶叶感官审评是审评员在规定的审评室内、利用规定的审评器具,通过自身的触觉、视觉、闻觉、味觉来审评茶叶的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,然后综合得分,判定茶叶的品质。也就是常说的五因子法。 比如绿茶,通常按3G茶、150ML容量审评杯、冲泡5MIN的方式进行操作。

茶叶感官审评六大因子茶叶二级好于三级,茶叶根据感官品质、采摘嫩度等因素,分为特级、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等,分级的因素有,条索、整碎、净度、色泽、香气、滋味、汤色、叶底等多个维度,其中特级综合品质较高,而三级四级较低。

像黄山毛峰也有所谓的级别。黄山毛峰分六个等级,黄山毛峰分特级一等、特级二等、特级三等和一、二、三级。

特级的黄山毛峰,以一芽一叶、二叶初展的新梢的鲜叶制成品质优良,白毫显,分量重。

评茶5项因子对于茶,大家都说适口为珍,找到自己喜欢喝的,就是好茶。这样的说法也太过笼统,个人主观性太强,深究下来,茶的门槛就太低了。随便问几个朋友,回答也均不相同。

好茶,这个“好”,应该是要有个标准的,从哪几方面衡量一下,这才是客观。更符合好茶的本质。

从哪些标准衡量,这又是纠结的老问题了,撇开适口为珍不说,咱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评论茶的好坏。

一款茶,通常从山场(种植区)、制作工艺、味道三方面评比。这三点也是有先后的,先说的一般是此茶选用的是哪个山场的原料,原料的好坏是茶叶的质量基础。其次是制作工艺,制作工艺可以将茶叶的品质提升至最大,最后才是味道,茶叶的味道主要受人的影响,主观性太强,众口难调,互相说道起来也容易吵架。而山场和制作工艺虽然会受到天气和人为的影响,但这些影响都在把控范围内,是稳定的,不会出现出乎意料的变化,所以评断起来较为客观。

追溯茶的源头,先聊聊茶的山场,也就是种植区的问题。茶叶原料的品质,与种植区关系紧密。虽然茶的种植区被炒作的很厉害,但不得不承认,种植区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,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不同的气候、海拔、土壤,光照等自然环境因素,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,从而使得茶叶品质有所区别,所以从种植区来判断茶的好坏,是可以的,虽然有些果断,但这也是有根据的。

客观来说,例如种植区的海拔高度,虽然不能作为判定茶叶品质的绝对因素,但可以作为基本参考将茶叶分为高山产区和低山产区,众所周知,高山产区的自然环境比低山产区好,生长出的茶叶物质含量也比低山产区的茶丰富,总的说,高山产区的茶叶是比低山产区好的。

分级之后,再从茶叶阶级说,虽然高山茶比低山茶好,但也不能断定低山茶差,都是次茶。在低山产区这个范围里,同为低山茶之间,也有好坏之分。

所以,先将茶叶区分为不同的产区,再从各产区的范围内进行茶叶评断。所以,识别茶叶的产区非常重要,不是要你准确的说出此茶的产区在哪里,而是要喝出此茶的产区原料有多好,哪里好。

茶的制作工艺,茶叶的产区看自然环境,这制作工艺就是人为因素了,好的制茶师自然可以锦上添花,将茶制作成品质上等的好茶。制作工艺不到位,哪怕茶的原料再好,也得做成废茶。好的工艺要求并不高,将品种茶的香气做出,茶汤清澈纯净,没有异味、杂味,别人一喝就知道这是啥茶,茶味茶香明显,这工艺就算是好的。哪怕是中规中矩,只要制作工艺及格、到位,这茶就没啥毛病。

确认此茶的制作工艺没问题之后,再去评断茶的细节,也就是茶香、茶味、茶色和口感。

至此,一款茶的好坏,先从原料的产区和制作工艺进行区分和评断,这两点最为客观,都有标准在哪里,可以区分出好与坏,不至于闹僵。

最后提提茶味,对于茶的味道,众口难调,从个人喜好评断茶的好坏,主观性太强,吵架还是小事,打起来的都有。每个人爱喝的味道不同,自然会有较大的分歧,自己不喜欢这款茶可以,但不能妄加评断此茶太差。

正确的说法应该像谈恋爱给别人发好人卡,“你人很好,但我没有感觉。”对茶一样,通过原料的产区和制作工艺评断出此茶的好坏,然后说“此茶很好,但不适合我。”

不同茶种之间的对比,分不出高低,只能在单独的茶种之间做对比。

好了,打住,本篇只是一种思路而已,大家也有自己的评茶标准,互相交流吧。如果能起到帮助,那自然最好了。理论提升不了评茶经验,还是“实战”重要。

请结合茶叶感官审评因子,介绍一类你最喜欢的茶不同的茶叶等级分类办法也是不同的,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《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》对茶叶的条索外形、色泽、整碎、净度、内质、香气、滋味醇厚度、汤色、叶底来分类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茶叶的等级划分。茶叶的等级划分,由高到低依次为:特级、1级、2级、3级....9级,特级:紧细、匀整、显毫、匀净、陈香浓郁、浓醇、红浓明亮、褐红细嫩

Copyright © 2025 豆禾网 | 网站备案号:新ICP备2025018319号-20 | 网站地图

声明: 文章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,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