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叶是中国传出去的吗茶起源于中国。
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,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,但是大致可以找到证据显示,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。
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。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,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,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,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。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,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。
关于高粱的原产地有两种说法,一是原产于中国,二是原产于非洲。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,以后传入印度,再到远东。世界上高粱分布广,形态变异多,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。斯诺顿收集到17种野生种高粱,其中有16种来自非洲,所确定的31个栽培种里非洲占28种,158个变种里只有4个种在非洲以外的地方。
举世公认,大豆起源于中国。中国除青海、新疆和海南三省(自治区)外都有大豆祖先近缘种野生大豆的分布;有古文献关于大豆的记载;考古发掘有大豆出土。大豆由中国传向世界各地,许多文字中大豆一词沿用了中国大豆的初文“菽”,都证明大豆起源于中国。但是大豆起源于中国什么区域,国内外学者看法不尽相同,大体上有中国东北起源说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起源说、多中心起源说、黄河中下游起源说等,各自提出了相应的根据
茶叶何时传出中国中国历史上最早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是茶叶,瓷器,绸缎,这三大类可以说自从有了贸易就开始的,通过古丝绸之路和海上通航,中国这三大类可以说名传天下,即使是现在,这三大类还是在大量出口,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让世界不需要这些物品。
茶叶是什么时候传到国外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《茶经》是唐代陆羽所著,成书于公元780年,是我国,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的专著。
《茶经》内容丰富,是一部茶叶百科全书。它涉及到形态学、生物学、选种学、栽培学、制茶学、审评学、分类学。生态学、药理学等等。《茶经》中记载了唐代以前的不少神话、寓言、史记、诗赋、传记、地理、药理等书籍,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。《茶经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经典著作,成为茶叶之源,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茶叶权威地位,正如美国威廉·乌克斯在他的《茶叶全书》中指山的:“中国学者著述了第一本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,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学家以及世界有关者,俱受其惠。”“故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。” 《茶经》比《茶叶全书》早1155年,比《吃茶养生记》早411年。直到现在陆羽的《茶经》仍很受全世界茶叶工作者的推崇,不少人对《茶经》进行专门研究。
茶叶在中国国内是如何传播的茶树在国内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交通、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。
从生物学的观点看,物种一般是顺着江河的流向而扩展、传播的。即从云南——四川——陕西——河南——安徽——湖北——江西——湖南——浙江——福建——广东——广西——海南等地。此外,通过茶马古道传播至西藏等边缘地区。————红魅茶叶
茶叶在中国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,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,绿茶、乌龙茶占主要地位
茶/茶饮品被誉为"世界三大饮料之一"。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,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;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。
近年来,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,其中,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,而北美、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,2015-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.3%,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,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。
同时,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,数据显示,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,2015-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.5%。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,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。
在国内市场,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,湖北、贵州、陕西、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.6万亩、21.5万亩、19.3万亩、15万亩,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。消费量方面,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,消费量稳步增长。2013-2017年,国内茶叶产量、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.6%、6.0%,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、消费量将分别在277.6、204.5万吨左右。
目前,茶叶市场中绿茶、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,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%、13%;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。同时,普洱茶、红茶、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,红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黄茶等茶类占26%。此外,市场上的柑普茶、柑红茶、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、抹茶、茶饮料、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。
茶叶产业提档升级,多元化、品牌内涵、健康消费成趋势
前瞻认为,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。
茶叶产业提档升级。
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,也是传统优势产业。但是,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、大而不精、大而不彰,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,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从消费习惯来看,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,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。茶叶天然、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,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,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。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,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、新模式。
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。
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,企业整体规模不大,作坊式小企业较多,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。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,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、安全日益重视,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。
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,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。
未来几年,茶行业“品类强,品牌弱”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。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,“品牌”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,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。另一方面,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,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。从“+互联网”、“+旅游”、“众商模式”、“私人订制”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。
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。
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、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,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,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,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。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,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;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,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。
——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。
茶叶是中国传出去的吗知乎1.可以报名一些茶社,培训班,专门学习茶叶的知识,这样比较系统全面,还能教你怎么泡茶,品茶……,费用比较高,要求一定的经济能力2自己购买茶叶有关的书籍,过程可能比较枯燥乏味,但是比较有效,费用较低,自己独立学习3.利用网络,手机等工具,可以在贴吧,知乎,头条之类的网站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比较方便,随时随地学习茶叶的知识,可以向朋友们请教,分享,提升自己的速度较快。4.参加线下的活动,参加茶叶的展览会,分享会……
中国茶叶外传最初的国家
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关于崂山绿茶的发展历史吧!
有这样的民间传说,关于这崂山绿茶最开始是道观中人丘处机及张三丰所移植,作为道家的养生之茶,一直密不外传。这段传说到底是真是假,放在今天已经没法去考证。关于崂山绿茶的起源,有记载的是从近代开始。
上世纪50年代,有人提出了南茶北引,因为崂山三面环海,气候温和湿润,具有茶黄素生长的优良条件,于是在1957年冬季,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,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、浙江的良种。
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,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。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,根部损伤较重,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,无一成活。1959年,从南方远道而来的"客人"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。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,但由于管理不善,仅存活5000至1万株。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,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茶树。
崂山绿茶随着“南茶北移”成功之后,却一直受限于产量的发展,种植技术也不普及,所以在90年代之前都没有得到大力发展。自90年代中后期,政府开始加大了对崂山绿茶的扶持,提供资金及技术指导,改粮为茶,大部分农户都开始种植了茶叶,这才让崂山绿茶这后起之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如今,崂山绿茶的注册商标就多大几十个,足以可见其影响力的深远。